10月24日,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兩個專項規劃”)經第四屆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地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兩個專項規劃”提出了廣州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的目標、規模、分區分類分步策略,是存量土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專項規劃。
《專項規劃》提出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的目標、規模、分區分類分步策略,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確項目推進時序安排,避免短時間內大拆大建和“運動式”更新。至2035年,廣州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相當于廣州總面積的4%。通過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種方式并舉,推動低效存量土地的盤活再利用。
《專項規劃》順利審議通過,標志著廣州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工作在規劃統籌引領、土地要素保障、價值導向轉變、政策制度創新、管理機制完善等多個方面邁上新臺階,成為指導廣州面向2035年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要綱領性規劃。
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是廣州對存量空間的重構,是存量土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專項規劃,向上銜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落實城市戰略目標、國土空間格局、規劃分區、重大基礎設施等,向下傳導城市發展戰略意圖。
為實現對城市發展藍圖的有效傳導,《專項規劃》銜接“南建面海新城、北筑產業極點、東立綜合門戶、西聯廣佛同城、統籌山城灣海、貫通功能走廊、壯大合作腹地、強化灣區核心”的發展策略,明確城市更新重點區域,實施差異化更新策略。
基于市域總體空間格局,《專項規劃》劃分一、二級城市更新區域,提出更新導向,持續優化城市結構。南都記者了解到,一級分區著重提功能定位,明確總體導向,而二級分區著重提更新引導。此次,廣州擬在中心城區核心區、中心城區及周邊城區、外圍地區三類分區的基礎上,劃分歷史文化保護區、城市化地區、類城市化地區、新規劃功能區、其他地區五類分區,以科學統籌資源配置和服務供給,整體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