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消息指出,于近日合肥經市委、市政府會議研究通過,正式印發《合肥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全面啟動此項自然資源領域的重大試點。
《實施方案》落實了省改革方案七項重點任務,結合我市當前探索,提出了十項創新舉措:
一是推行規建治一體化改革,抓頂層設計。將土地利用環節的問題反饋至規劃層面研究分析,試點重大事項由市委規建治委員會專題決策,重點任務由市土委會定期調度,日常工作納入改革清單常態化調度。
二是建立新型產業用地政策,抓項目把關。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趨勢,細分出普通工業用地和四種新型產業用地類型(即新型工業、新型商務、科研產業、高標準廠房),加強用地精準供應。新型產業用地項目準入采取市直單位并聯會審,項目規劃預方案采取提級管理、前置審查。
三是推動“收儲變收回”改革,抓末端治理。立足合同履約審查,完善土地收儲實施辦法,建立產業用地供需平臺,全面推行以收回、嫁接轉讓、自主升級等低成本方式盤活低效工業用地。
四是推廣“健康體檢”“土地管家”制度,抓全周期管理。多部門協同聯動,強化執法監管,幫助引導企業發現解決經營管理問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律師、會計師、城鄉規劃師、土地評估師等社會專業力量,甄別、防范低效用地增量,促進產業項目全周期管理。
五是探索“農舍總部經濟”,抓鄉村振興用地改革。在環巢湖地區探索“農舍總部經濟”“共享農房”“田園綜合體”等集體建設用地利用模式,支持廬江縣開展國家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解決群眾就近就業,實現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收,保留鄉村文脈。
六是實行“土地碼”管理,抓數字賦能。實行一塊土地一個二維碼,掃一下就能知道土地坐落、區位優勢、技術指標,從而快速傳達招商、供地政策,還能實現項目洽談、簽約、開工、利用動態的全過程監管。
七是實施“公建設施”建設模式創新,抓工程節地。強化規劃統籌銜接與工程方法創新,推行高壓線入地、變電站入公建,探索基礎設施整合布局、共用廊道,充分利用存量用地、地下空間和邊角地。
八是鼓勵“TOD”“EOD”土地綜合開發,抓節點效益。注重城市功能與軌道交通設施銜接,探索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模式。探索生態環境為導向的EOD開發模式,修復工礦廢棄地等重點生態環境項目。
九是深化“拿地即開工”改革,抓效能提升。強化政府前置服務,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推行產業用地“清單制”管理,探索重點工業項目帶方案出讓,實現“拿地即開工”。
十是探索商辦用地分割轉讓,抓庫存清理。完善商辦用地分割轉讓制度,通過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補充協議實施分割轉讓,支持商辦去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