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加快實現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扎實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港產城融合發展行動等“十項行動”,奮力開創天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新局面。對標世界一流港口目標,天津實現了“船邊直提”和“抵港直裝”改革規模化應用,海關聯合天津港集團開發建設“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助力天津“港產城”融合發展。 天津金融機構積極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目前已建成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示范點366家,實現10個涉農區全覆蓋。
據了解,去年天津新打造的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達100家。作為天津市經濟發展的龍頭引擎,濱海新區在推進津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起著支撐引領作用。“制造業是經濟的支柱和基礎,也是天津市經濟的基本盤、增長的主動力。”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占偉說,傳統產業要堅持數字賦能、技改支撐;新興產業應瞄準國際產業發展方向,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亮重點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制造業綠色轉型。目前,由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牽頭發起的天津碳達峰碳中和運營服務中心,已接入1.8萬余戶企業能源消耗數據,并提供特色“雙碳”服務。
天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拔節”有聲。“我們將進一步充實政策工具箱,穩定企業預期,增強發展信心。”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洪源說。
為打造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天津不斷推進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協同創新,重點支持融資租賃、平行進口汽車、保稅研發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自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天津海關累計推出自貿創新舉措178項。
對標世界一流港口目標,天津實現了“船邊直提”和“抵港直裝”改革規模化應用,海關聯合天津港集團開發建設“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助力天津“港產城”融合發展。去年,天津口岸超34%的進口集裝箱貨物通過“船邊直提”快速提箱,超24%的出口集裝箱貨物通過“抵港直裝”在運抵碼頭24小時內快速裝船出運。
走進天津農商銀行設立的天津市首家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示范點,寬敞的大廳內擺放著農業產業、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等政策解讀資料,工作人員為人們講解著各項涉農業務。天津金融機構積極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目前已建成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示范點366家,實現10個涉農區全覆蓋。
從全國首單京津冀科技創新資產支持票據,到天津市首筆“碳表現掛鉤”貸款,再到天津市綠色貸款余額4942億元……近年來,一系列金融創新應用落地和一組組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天津市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的生動實踐。
融資租賃業和商業保理業是天津金融創新中兩張特殊的“名片”。10多年來,天津東疆綜保區的租賃業務已成長為國內最主要的租賃企業、優質租賃資產的聚集區。東疆以飛機租賃為突破口,帶動船舶、海工平臺等跨境租賃創新發展,跨境租賃資產規模在全國占比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