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二手房交易火爆,其中存在一些交易雙方由于合同的問題鬧到了法庭,這些都是由于合同簽訂不規(guī)范造成的。若是不注意,購房者很容易落入賣方的陷阱,后賠錢、賠時間。到底二手買賣房合同有哪些必須注意的陷阱?搜房網小編整理了以下幾條,購房者要打起精神來了。
(一)交房時間
應注意"不可抗力"在合同中是如何界定的。房產銷售合同一般都有"銷售方遇不可抗力導致逾期交房,不承擔責任"這樣的表述。
這項約定條款是否合理,其附帶注解是否明確,這一點購房人一般很容易忽略或不知其到底是何種含義。
(二)房屋面積
對于二手房,面積誤也不應超過合理的范圍,這個范圍應該在合同中有明確規(guī)定。雙方一旦約定了房屋面積誤差范圍后,發(fā)展商就應嚴格遵守。如果誤差超出約定的范圍,可以跟買房協(xié)商,要么降低房價,要么就是賣方沒有履行合同。
但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明確的允許誤差范圍,一旦發(fā)生問題,無論誤差超過或減少多少,法院可能判決購房者敗訴,采取多退少補的方法進行結算。比如:后的實測面積比原來的初步測量面積一下子多出了20平米,如果你的合同里沒有約定只能誤差小于10平米,你也只能自己吃虧了。
(三)房屋質量問題
目前房屋質量問題在期房交易合同中較為多見,由于房屋交易過程中各種手續(xù)繁瑣,與其相關的因素錯綜復雜,往往使購房者在簽約購買房屋時難以辨清所購商品的虛實,而只有等到商品房交付使用之后,潛藏在交易中的矛盾才紛紛顯露了出來,結果給購買者帶來許多麻煩,甚至造成較大的利益損失。
(四)違約條款
在簽訂買賣合同時,有些中介列出許多有關買方違約責任的苛刻條款,而千方百計避開賣方違約責任的約定;或雖約定了買賣雙方的違約責任,但有關買賣雙方的違約責任之約定是不公平不對等的,對買方極為不利。
因此,在與賣方簽訂二手房合同時,買方應要求在合同中明確賣方的違約責任,并爭取雙方違約責任的公平和對等。
(五)物業(yè)管理
在簽定物業(yè)合同之前,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看其中是否有不符合規(guī)定或對購房者有欺騙行為。同時應對照物業(yè)收費標準仔細核對。標準中沒有的收費項目,可要求對方出示有關部門的文件,否則有權拒交。
(六)房屋買賣陰陽合同的陷阱
“陰陽合同”是指除了簽署一份實際成交價的合同之外,再簽一個低于實際交易價的假合同,將假合同作為申報納稅的依據,以達到減少交稅的目的。
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應當遵守國家政策法規(guī)有關規(guī)定,按照市場交易規(guī)則進行。買賣雙方簽訂陰陽合同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我國稅收管理的規(guī)定,如果屬于一般偷稅行為,機關有權給予罰款、拘留等處罰;如果偷稅數額較大、次數較多,則可能構成犯罪。
(七)賣房者并非房主本人
二手房交易中,不僅有“假房主”,還有假房產證、假信息等。二手房交易中,經常出現房產證上的名字與賣房人不是同一個人的情況,因此購房者交出了定金并與賣房人簽了合同,如果買賣生變,追討定金也是費時費力的事。
另外,也有騙子偽造戶主身份,然后以各種理由騙取購房者信任,將本不屬于自己的房子賣掉,拿到購房款后跑掉。購房者要認真審查“二手房”轉讓人的主體資格,確定房屋轉讓人是否是該房屋的產權人。
(八)中介合同陷阱
大部分二手房都是通過中介來成交的,為了快速達成買賣協(xié)議好提取中介費,部分不法中介經常在合同上耍小聰明,蒙蔽買賣雙方。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時,把和中介有關的條款寫入合同中,同時還要注意合同中隱藏的陷阱。二手房交易時買方不應只注重房屋本身的價格,還要設定條款就中介的責任和義務約定違約責任。一旦中介、出賣人違約,買方可依據此來維護權益,要求賠償。二手房買賣雙方還要查看費用清單,如二手房買賣當中牽涉到中介公司的傭金和手續(xù)費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