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注重點配套
配套設施所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多,有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涉及到的問題,比如吃飯、出行。因此,要重點關注購物、出行和停車是否方便。
2、關注家庭需要的配套
每個家庭的人員構成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情況都不同,在配套的選擇方面,也各有所偏重。比如,家里有小孩子的,就會考慮周邊有無幼兒園、中等;有老人的,就會考慮周邊的醫療設施,還會考慮是否有公園方便晨練等。總之,要依據家庭需要的配套,來進行選擇。
3、區域的規劃
區域規劃即政府對區域的定位或稱建設目標,了解區域規劃就了解了區域未來的發展價值。各方面配套都齊全的房子,房價也比較高,而如果這周邊規劃了垃圾處理場等不好的配套設施,則會導致房屋的貶值。有些房子可能現階段配套并不好,但未來各方面的規劃都不錯,建成后,也能達到配套完善的狀況,這個時候,房屋就能不少。
4、周邊居住人群情況
周邊的居住人群往往會影響到實際入住后的安全問題,如有的小區雖然位于地段,但旁邊就是“城中村”,外來流動人口復雜,居住的安全就值得考慮。此外,周邊幾個小區的人口數量,人群結構也要考慮。
如果周邊達到適合年齡接受的孩子比較多,而的又有限,那就要考慮孩子能否順利了;還有的就是周邊的人口多,但出行的公交車少,要等幾趟才能擠上去。因此,要考慮這些配套資源夠不夠用,人均分配情況如何。
1、住宅基本生活單元的配套設施。人口規模為3千人左右的住宅群,其配套設施應有居民服務站、小商店、文化室、兒童游樂場等;
2、住宅小區的配套設施。人口規模在1萬人左右的住宅群,其配套設施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儲蓄所、郵電所、運動場、糧店、煤店、百貨店、副食品店、菜店、飲食店、理發店、小修理門市部、綜合商店、自行車棚、廢物回收站、居委會、變電所、公共廁所、垃圾站等;
3、住宅區的配套設施。人口規模在4至5萬人左右,其配套設施包括醫院、門診部、銀行、辦事處、郵電支局、電影院、科技文化館、青少年之家、運動場、多種與生活有關的商店、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商業管理機構、房屋管養段等;
4、市政公用設施。指在全市范圍內住宅配套的設施、包括城市公用事業和城市公用設施。前者指城市自來水、煤氣、供熱、公共交通;后者指市政工程設施、園林綠化設施、公共衛生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