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種構件(屋架、梁、板、柱等)組成的能夠承受各種作用的體系。那么常見的建筑結構類型有哪些呢?具有什么優點?
常見的建筑結構類型一共分為七種,分別是:
第一、磚混結構(使用壽命為50年)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者砌塊砌筑,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就是說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也是目前在住宅建設中建造量比較大、采用最普遍的結構類型。
優點:造價便宜,施工難度較低,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4-7層)或低層(1-3層)的建筑,對于承重墻體不能改動。
第二、磚木結構(使用壽命為40年)
磚木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樓板、屋架等用木結構,像大多數農村的屋舍、廟宇等。
優點:這種結構建造簡單,材料容易準備,費用較低;但耐用年限短。
第三、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是指由梁、板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墻體僅作為分隔和保溫作用。一般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粒等輕質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裝配而成。
優點:可以建造較大的室內空間,房間分隔靈活,便于使用;但是抵抗水平方向剪切能力差,即地震荷載作用下易發生變形。
第四、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壽命60年)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結構,如柱、梁、板、樓梯、用鋼筋混凝土制作,墻用磚或其他材料施工建造的房屋。
優點:這種結構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耐火性、耐久性、抗腐蝕性強。
第五、鋼結構(使用壽命80年)
鋼結構是指承重的主要結構,一般是用鋼材料建造的,包括懸索結構。如鋼鐵廠房、大型體育場等。
優點:強度高、自重輕、剛度大,密封耐熱性好,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別適宜;但不耐火、耐腐蝕性差,而且鋼材較貴,從而成本較高。
第六、剪力墻結構
剪力墻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代替框架結構中的梁柱,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并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這種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承受豎向和水平力的結構稱為剪力墻結構。
優點:剪力墻的主要作用是承擔豎向重力、抵抗水平荷載(風、地震等);但剪力墻不能拆除或破壞,不利于形成大空間,住戶無法對室內布局自行改造。
第七、框架—剪力墻結構
框架—剪力墻結構也稱框剪結構,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墻,有相當大的剛度。
優點: 構成相對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但是造價較高,建筑周期長。
計容建筑面積:
計容建筑面積即等于規劃建筑用地面積*計算容積率,小區內所有計算容積率的建筑面積之和!一般情況下,計容面積小于等于建筑面積,半地下室算一半計容面積,無產權地下室不
總建筑面積:
總建筑面積指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單棟或多棟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層建筑面積之總和。包含實用面積、公攤面積。
總建筑面積包含計容積率建筑面積與非計容積率建筑面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一般不包括地下建筑面積、公用設施面積及用于公用交通活動場所的部分建筑面積。(如地下停車場、配電房、水泵房、騎樓下的架空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