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今年,北京市共解決16.8萬套房產證難辦問題,明年還擬解決10萬套,以破解市民因無房產證造成的落戶難、子女入學難、房產買賣難等難題。
今年已解決16.8萬套房產證難辦問題
12月19日召開的北京黨建引領接訴即辦論壇,發布了北京黨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報告,其中介紹:2021年,北京市將“房產證難辦”列為接訴即辦“每月一題”主動治理項目,本著“尊重歷史、無錯優先、違法必究”原則,解決16.8萬套房產證難辦問題。
北京部分住宅項目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無法按正常程序辦理不動產登記的情況由來已久。購房入住多年卻拿不到產權證書,影響到居民辦理落戶、子女入學、房屋交易等,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僅2020年,12345熱線就接到辦證難相關投訴8000余個。
從2020年以來,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在12345熱線反映問題基礎上摸排梳理,查明全市有900多個住宅項目超過5年沒能辦上房本,延宕最久的將近30年。
2021年以來,北京市把解決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切入點,將其列為2021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的第一議題。
對“房產辦證難”問題,北京市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將該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北京市委書記親自點評、指導,市長親自主持專題會研究政策文件,“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和市紀委市監委聯合督辦。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副處長潘家文告訴新京報記者,經持續排查,截至目前發現北京全市有60多萬套房產存在辦證難問題。
潘家文介紹,2021年,北京共解決了16.8萬套無證房問題,涉及197個小區,全市16區均有分布。加上2020年已解決的88個項目、5.1萬套,至今一共解決了21.9萬套。
未解決的項目問題更復雜,將“一項一方案”解決
本月初,2022年北京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網上投票活動開始,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在前期廣泛征求市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經認真研究,提出8個方面、32件實事,其中之一即為“推進解決10萬套歷史遺留住宅項目辦證難問題,破解群眾因無房產證造成的落戶難、子女入學難、房產買賣難等難題”。
為何將目標設為10萬套?潘家文解釋,全市各區通過梳理歷史遺留項目臺賬,分析問題的難易程度和解決的時間長短,確定了2022年能夠完成的工作量,匯總統計后形成全市10萬套的工作任務。
“越往后越困難。”潘家文介紹,相對來說,已經解決的21.9萬套無證房,是問題比較少的項目。而尚未解決的項目,問題普遍更多、更復雜。
房產辦證難的問題有多復雜?潘家文介紹,歷史遺留項目存在土地征收、建設手續、工程驗收、購房資格、稅費繳納、抵押查封六大類問題。每個項目由一個或多個問題組成,問題較多的解決起來難度較大。難度最大的是抵押查封問題。按照“尊重歷史、無錯優先、違法必究”原則,六大類問題都有已解決房產證辦理難題的項目。
“每個項目問題產生的時間不同,問題復雜程度不同,有的項目存在一個問題,有的項目存在多個問題,解決起來難度比較大。”潘家文介紹,化解房產證難辦歷史遺留問題,要做到“一項一方案”。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