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金九銀十”接連失約后,11月房地產市場繼續降溫。
中指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11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18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4%,為2015年5月以來的第二次下跌(首次為疫情初期的2020年2月);同比上漲2.72%,漲幅較上月收窄0.36個百分點;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601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8%,跌幅較上月擴大0.04個百分點;同比上漲3.66%,漲幅較上月收窄0.38個百分點。
多家機構分析認為,今年全年商品房銷售規模或將與上年基本持平,2022年房地產市場預計將呈現“銷售面積回落、銷售均價平穩運行、新開工面積繼續下降、投資低速增長”的特點。
新房價格年內首次下跌
年末,在銷售和資金的雙重重壓下,房地產開發企業必然加大促銷回款力度,房價仍面臨下行壓力。
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11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每平方米16183元,環比出現年內首次下跌,跌幅0.04%。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下跌0.10%,同比上漲2.66%;二線城市環比下跌0.02%,同比上漲2.84%;三四線代表城市價格與上月持平,同比上漲2.57%。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房價一度領漲的長三角城市群,新房價格也出現連續兩個月下跌,11月環比下跌0.08%,跌幅較上月擴大0.05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南京環比跌幅更是分別達到0.16%和0.15%,溫州、昆山、寧波等9城均由漲轉跌。京津冀城市群內多數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跌,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28%轉為下跌0.02%。特別是廊坊、張家口等部分城市,自年初以來持續處于下跌狀態。
整體來看,11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為53個,較上月增加22個,跌幅均在0.5%以內。其中,北海、威海等8個城市跌幅均為0.2%(含)~0.4%;上海、深圳等10個城市跌幅在0.1%(含)~0.2%;昆山、寧波等35個城市跌幅均在0.1%以內。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分析師毛大鵬分析認為,四季度樓市“雙向”調節模式顯現,部分城市存在政策微調預期,整體市場有望改善,但政策傳導至市場端尚需時間,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預計將繼續下降;房價或保持小幅波動,部分城市房價面臨一定調整壓力,發布“限跌令”城市數量或增加。
此外,根據中指數據CREIS統計,今年1~11月,2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供應面積約1940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處近5年歷史同期次高位。7~11月,上市面積同比下降14.5%。
“5月以來,房企推盤力度后勁不足,疊加土地供應放緩,代表城市新批上市面積同比有所下降。”毛大鵬表示,特別是下半年以來,購房者置業情緒明顯回落,去化壓力增加下房企推盤積極性不足,三季度代表城市新批上市面積同比下降13.4%,10~11月,房企推盤力度進一步減弱,代表城市新批上市面積同比下降16.5%。
而從成交情況來看,克而瑞監測的29個重點城市預計成交規模180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同比降幅達32%。其中,一線城市成交小幅回升,預計整體成交新房320萬平方米,環比上升10%,同比下降17%;25個二三線城市預計整體成交148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7%,同比下降35%,降幅有擴大趨勢。
克而瑞分析稱:“現階段房企加強銷售回款仍是第一要務,預計年末企業將加大供貨力度,并推出更大力度的優惠措施,打折降價潮或將蔓延。受此影響,年末成交有望企穩,但回升幅度有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