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逐漸普及的“跨中介”二手房交易功能,購房者如何看待?
對此,受訪者任先生向封面新聞記者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表示:“如果線上交易平臺能夠確保資金安全,我認為是可行的。主要是目前中介在房屋交易中,抽傭太高了。但是,如果有制度能夠適當調整一下中介的傭金,我仍然會選擇中介,畢竟自己會少跑好多路,交易效率也會高很多。”
與此同時,近幾年關于調整中介費的呼聲也很高。
以中介費收取標準為房屋成交價格的2%為例,按一線城市動輒四五百萬的房屋總價來算,如成交一套二手房源,中介就能從中抽取8-10W的傭金。這對普通家庭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什么不能按每次提供的不同服務單項收費?”“成交總價500萬元比300萬元的房子服務內容并沒有增加多少,為什么中介費卻要多出好幾萬元?”……圍繞房產中介費,群眾吐槽點除了中介費偏高外,還在于無論房屋成交價是多少,經紀人提供的服務內容大致相同,中介費卻因為成交價不同而差異甚大。
中介作為服務提供方,在房屋交易中收取傭金理所當然,但收費的標準等方面仍有可商榷之處。要想讓群眾在房屋交易中更輕松、更放心,還需要市場與制度有效協同,分析收費模式的可行性與持續性,在不斷調試與完善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