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層面,三部門聯合發文,要狠抓地產調控,住建委強調房價調控不到位的城市要被嚴格問責,要求地產開發商每年拿出來買地的資金不能超過40%。租賃企業稅率下調至4%,積極發展租賃企業 。
各地城市政策層面,西安繼深圳成都后出臺二手房交易指導價格,直接打了7折,杭州開始繼北京后試點共有產權房。武漢開始推行房票。
金融資本市場層面,個別城市二手房停貸,二套不斷追加首付和利息,甚至也停貸。地產股普遍暴跌,就連最優質的最健康的萬科也幾個月跌了40%股價又回到20塊。
房企層面,藍光依然沒有找到很好的處置和解決方案,車企開始退出地產,實地債務開始出現違約,恒大房子直接打7折為了回款拼了,銀行把恒大告了雙方又和解了。
還有什么傳聞,要整治中介,以后每套房子的傭金就是當地3個月的平均工資?
前幾天,貝殼、易居等股票在美股大跌,我還在想美國投資者,也真的是太逗了,殺跌出逃教育板塊,怎么還殺地產?老美嗅到了中國地產的困局。
感覺地產最近的壞消息太多了,感覺每天都在各種負面的消息里渡過。似乎都不敢思考了。
甚至看到朋友圈,已經有專家表示要推翻三座大山“教育、醫療、房產”,教育已經崩盤,他們說接下來輪到房產了,房產也要崩盤?
嚇壞了很多,包括很多從業者。但我想說,讓我們靜靜,我們認真的想想,真的是這樣么?
問地產的未來到底有多遠?真的沒有未來嘛?
好像并不是。
今天我們冷靜的來分析一下。我有幾個看法,一起分享。
1、房住不炒肯定是主旋律,這個毋庸置疑。
但是不至于像k12校外輔導教育一樣,去崩盤。畢竟房地產每年成交十幾萬億,很多城市有一半的GDP來自于地產,銀行每年有超過30%的錢流向地產,是那么迅速崩盤的嘛?動動腦子。
2、這一輪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是要回歸事情的本質。
什么叫本質?本質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房地產行業是踏踏實實的實業,民生行業,不是高杠桿的賺快錢的金融行業。
所以我們才看到一些猛漲的城市出臺了系列的政策。所以我們才看到一些拼命周轉的企業,不注重風控的企業,大躍進的企業,被拍在了岸上。
3、地產行業是長線行業,剛需。未來10年20年50年都會存在的。
就在前段時間,歐美國家的房價又突破歷史最高水平。為什么在絕大多數群體都租房的歐美國家,房價都不斷創新高,更說明無論什么階段,房子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
不過是租賃,買賣可能交易的占比,和需求的占比不同。
我們有14億人,大家每天在工作生活娛樂和流動。你覺得房子的交易和需求會莫名其妙消失?
其實很多邏輯這一輪一定會改變,但是不變的一定是地產的居住需求和屬性,改變的是購買的邏輯,購買的理由,以及行業的運營標準和利潤空間。
假如你是地產從業者,別慌亂,要相信這是一個主航道,大行業。踏踏實實做好當下,努力發現這個傳統行業里一些新機會和細分機會。
當然你還年輕,且擁有很好的學歷,還有太多的夢想,我覺得大可不必死守地產,換個未來20年更好的方向吧。
假如你要買房,我反而覺得接下來新一輪買房的時間要到來了,價格會被多少回歸合理的修正一下子,剛剛好??赡芙酉聛淼氖袌龇浅@脛傂?。
我還在繼續看房,是的,我賣了小戶型,我要置換。我反而覺得機會來了。
不買房,我干啥?你看這幾天股票大跌,10%沒了。
假如你從14年就開始看我寫文章,你一定了解,我理性思考會更多一點。
時間是個很好的東西。都別怕,別慌。
對了,還想講點題外話。
財經大v黃生被抓了,嗯 他以前的文章一般都是這樣的
‘定了,地產要徹底被打跨了”
“剛剛定了,房價要暴跌”
“別哭,地產千萬人要失業了”
閱讀量不是衡量一個財經自媒體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