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搜房網友向我們咨詢樓盤認購的事情,他的問題是這樣的:“認購的一個樓盤,沒有施工許可,沒有規劃許可,沒有預售證,催我去交定金,這定金能交嗎?施工許可都沒有,啥時候開工都不確定,交房的時間就更不確定,萬一一兩年都拿不到施工許可怎么辦?這定金是不是不能交!”
小編釋疑: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定金千萬不能交!根據這位網友的描述,這個項目“五證”全都沒有拿到,根本不具備預售資格。
五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 、《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
在這個階段的認購活動,多算是“內部認購”,這個階段的優點是價格比公開預售階段要便宜不少。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早已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了,即使購房者與開發商簽訂了所謂的《認購協議》也不受法律保護。
一般開發商搞內部認購都是基于以下原因:
1、獲取資金
一個項目開發需要大量資金,而內部認購來的資金沒有任何使用成本,雖然給予購房者一定金額的優惠,但那也比銀行貸款成本低多了。中小開發商特別喜歡搞內部認購,他們資金獲取能力比大開發商差,內部認購是開發商自籌資金的重要方式。
2、摸底市場
通過這種內部認購,可以迅速了解清楚市場行情。如果行情好,開發商會限制內部認購數量(因為內部認購價格低),后續可能會采取不少方式營造緊缺氣氛從而推高房價。如果行情不好,則會加大認購,爭取多賣一些房子。
3、項目搶手
對于熱門項目,開發商也會搞內部認購,但這種項目的認購金比例很高,甚至有可能超出首付比例,購買者多為關系戶,普通購房者拿不到認購資格或無法承擔高額認購金。
購房者在享受內部認購階段的折扣優惠的同時,也需承擔一定風險:如果開發商無法按期預售,項目面臨爛尾風險,購房者這筆錢基本上很難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