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注意北京最新的入學政策。
作為父母買受人需要全面了解相關的教育政策和環境。
學區的房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部門或是相關學校會不定期的對學區的劃分做出相應調整,以便適應不斷波動的生源變化。同時,相關部門還可能會對學區內的入學標準問題進行調整,比如最近的西城學區問題。
因此,買受人在購房前,應當積極的了解相關政策,并謹慎評估相應變化,盡到審慎的審查、注意義務。如果家庭想購買二手學區的房,那么一定要咨詢清楚該房屋是否已經用過就學名額。有的名額一旦已經使用過,那么即使買了房,孩子也是無法就學的。
第二、北京一部分名校是根據孩子學籍所在地進行派位的。
也就是說,想要買房上學的家庭千萬不要想著先買房再轉學籍,因為很有可能房已經購置成功了,但是由于學籍還在原處而學校又只認學籍,因此孩子也無法就讀名校。
第三、空口無憑一切以合同為準。
現在的樓盤大多數都是賣期房,盡管宣傳資料上說是建有教育配套,置業顧問也講得言之鑿鑿,但往往口說無憑,寫進購房合同才是最保險的。因此,必須在購房合同中一一落實,事后追究才有依據。
因房子附帶的教育利益是大部分房屋買受人所追求的實際交易目的,因此應當在合同中對房子附帶的教育利益,盡量明確的予以表述,以防日后產生糾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區的房價格遠高于市場價,導致市場上出現了以距離學校近為特點的準學區的房,這種房屋通常也會標上學區的房的標簽,參與到市場中,但這樣的房子不能帶來附加教育利益。
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應該盡量將自己的真實目的明確地寫在合同中,并將其納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中。
第四、離學校近不一定就能上這個學校。
很多購房者對學區的房都有這樣一個認識誤區:只要房子周邊有學校,就意味著是學區的房,只要買了學校附近的房子就一定能上學。學區的劃分原則是教育部門根據當年區域內適齡學生的數量合理分配的,與距離遠近有一定關聯,但并不是絕對的。
第五、戶口若是遷不進花多少錢都白搭。
即使房子所屬區域在學區范圍內,但如果孩子戶口無法遷入,也會影響孩子的名校夢。因此在購買時應明確掌握房屋的戶籍狀況、入學資質要求等,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確保合同目的與購房目的相一致。
雖然北京市很早就開始推行房屋買賣合同的標準化,現在市場上通常使用的也都是市住建委發布的2007版合同,其中對戶口問題有所約定,但是這些格式條款并不能涵蓋所有復雜多變的交易情況。
現實往往是雙方產生了糾紛后才發現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究其原因就是為了盡快完成交易而忽略了針對學區的特別約定。因此,交易雙方還是應該根據各自的實際需求設置具體條款,比如交易住宅是否在規定年限內使用過學區名額、對于政策變化導致的問題如何處理和承擔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