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9.8㎡,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約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約為58.4%,有兩套住房的占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約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疫情過后我們提出了新基建,其實與原來的“基建”沒有太大聯系,等同于建設高速公路變為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更多的指向工業互聯網、5G、數據中心這樣的科技前沿。二手房加盟
即使上海這樣的人口流入城市基建也在放緩,今年力推的幾個新片區是大虹橋、五大新城,都是炒冷飯項目。最近的規劃是浦東金色中環,除了早已規劃的張江雙子塔,其他項目遲遲不見落地。核心地段北外灘號稱840萬方巨量規劃,至今也只拍出了兩塊商辦用地。一街之隔的陸家嘴,250多幢商辦樓宇20年間幾乎全部建成,這樣的速度再也無法復制。其實不用看新城開發,看住宅交易量最為直觀。2005、2006年前后,月均交易量5-6萬套,現在月交易量2萬套就算不錯的市場。
新城開發的放緩意味著一些郊區可能真的無法融入市區。不少朋友看好新城,通常拿古美、田林、三林、聯洋這樣的區域做成功案例,這些區域的房價與市區幾乎沒有多少差距。其實房價沒有太大差距的原因不是這些區域開發成功,而是他們融入了主城區。他們不用與市區進行對比,他們現在就是市區本身。松江新城開發也算順利,給予的政策支持、資源支持遠超三林、古美,但是目前依舊與市區差距很大。因為這里依舊是郊區,依舊需要以距離市區遠近判斷價值。實質上三林、古美并沒有給到任何支持,完全憑借市區一圈一圈擴展將他們納入了自身范圍。
現在來看市區擴展的速度急劇下滑,九亭、南翔這樣的近郊何時被市區吞并尚不能明確,五大新城更是看不到希望。而且更為致命的是,一環一環擴出去,外面的圓環面積比里面的圓環要大得多,而且是指數級增加。外環距離人廣平均距離為15千米,意味著向前推進5千米,需增加城建面積550平方千米——比外環內總面積沒小多少。看似很近的5千米,以后可能真的遙不可及,因為上海城市邊界擴張速度無限放緩,不要拿過去20年的經驗看待未來。所以今年提到五大新城時特意加了一個限定詞:綜合性節點城市。這些地區融入市區的希望微乎其微,官方都放棄了:你們做好自己吧。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選房邏輯必須發生改變,大面積的基建帶來的迅速城市化,房價迅速向市區看齊的時代已經過去。不要再指望一些區域成長為古美、大寧,郊區可能注定就是郊區。
購房網全國百城戰略,城市合伙人持續火熱招募中!
攜手加盟商,聚力同心,共贏未來!
更多樓市信息可隨時關注購房網!
購房網
全國百城招募城市合伙人,加盟購房共贏未來!
全國咨詢電話:4008-87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