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城市規劃意見,未來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取消封閉式住宅小區。已經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
意見明確指出,此舉是為了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交通路網合理布局,改善交通微循環。
有網友機智滴表示,未來去市政府上訪沒人攔了。
不過政府機關能否開放通行咱不知道,小區開放的趨勢應該改變不了了。
從我們房地產開發市場化以來,成片開發的小區成為常態,隨著社會治安環境的變化,小區封閉式管理也普遍為大眾所接受。封閉式管理有很多好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封閉式管能減少盜竊、搶劫等治安案件發生;
2、封閉式管理還能解決部分就業問題,物業服務行業通過配備安保人員解決了不少人的就業問題。
3、封閉式管理,讓小區環境得到改善,車流量不會受到外界干擾,園林綠化也會得到維護,這些也是房產的重要原因之一。買得放心,住得省心、過得舒心是買房多數的訴求,而封閉式管理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開放社區帶來的問題
1、按照我們目前土地開發模式,小區的公用設施是經過一些合法程序來到業主手中的,包含圍墻、道路、設施等,屬于小區業主的公共財產,向社會開放是否無償?如果不是無償,政府怎么補償,補償的標準又怎么定?
2、封閉小區向街區制轉變,需要對目前小區和新建小區的公共規劃作出調整,這部分的成本誰來承擔/
3、街區制帶來的原居民生活品質下降,是一些社區。
4、街區制帶來的治安問題有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
在業內人士看來,街區制的提出,唯一的考量是改善城市交通,讓大多數短途出行需求通過內部交通來解決,而不必占用主干道資源。政府的出發點很好,不過不設防的街區考量了社區核心——人的素質,如果開放社區后帶來小廣告滿天飛,小偷頻頻光顧,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開放式街區模式必須要在關鍵節點實施視頻監控,還得有區域安全指揮,保證社區環境不會因開放而惡化,一句話,小區開放了,安防監控就得封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