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房價跟十年前比較上升了一倍,深證房價更是上漲了505%。房價逐步上升,能夠全款買房的購房者越來越少,背上房奴包袱的購房者越來越多。購房者在這種壓力下,肯定要吐槽房價到底是“吃啥長大的”,下面請具體查看房價上漲的五大因素。
1、購房者工資收入
客觀來說,目前國人工資收入漲幅很大看,這對房價的走勢起決定性的作用。
①居民可支配收入:國家統計局統計過相關數據,在2003年到2013年十年期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8472.2元上漲到了26955.1元,漲幅超過兩倍。除此之外,農民家庭人均收入也上漲了2.4倍;
②人均工資水平來: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2005年到2014年,中國城鎮單位就業平均工資從18200元漲到56360元漲,幅近兩倍。
而從2004年到2014年中國商品房房價上漲2.125倍,與城鎮家庭工資收入上漲幅度相差確實不多。
2、城市人口增多
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中,我國城市化人口已經從1995年的29%增加到2014年的54.77%。去城市的人口多了,住房需求就變得旺盛,肯定會推高房價。
另外,城市外來人口多事受過良好培養的青年人,他們的工作能力、收入水平也很高,其中部分人員已經長久居住在城市中,買房就成為了必須的事情。經合組織發2012年曾發布報告,中國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有十五座,其中外來人員和城郊居民的涌入帶動了購房需求,推動了房價。
3、渠道少,更多人投房地產
中國GDP長速高,房價自然上漲。同時,財富增長了,而資金富裕人口的渠道有限且低。基金、保險市場不夠發達,房地產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事實也證明,房地產回報率也是十分樂觀的。在2005年到2014年期間,受政府調控,房價反彈也嚴重,房地產成為回報率高、安全行較高的方式。資金投入越多,房價上漲就越明顯。
4、國家宏觀調控對控制房價影響不大
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也對房價的變化起到不小的作用。“國八條”、“國六條”、“國十五條”,包括2015年的“9.27放貸新政”對房價的影響不是很大,雖然房價會有暫時性的穩固或者下跌,但之后還是會上漲。
直到2014~2015年,受房產庫存的積壓,房價出現下跌。但是為了避免危機,國家出臺降準降息、降首付等相關政策的刺激性措施,房價又出現抬頭趨勢。
5、土地資源稀缺
受宅基地土地制度的制約,我國城市面積有限,能夠建房的土地資源也比較稀缺。另外土地使用權的出售時政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居民需求核國家財政收入都太高了土地的價值。中新網此前報道,在1999~2015十七年間,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27.29萬億元。開發商想要從房產項目中獲益,只能在土地出讓金、建設成本等等投入總額的基礎上提高房價。
6、建房成本增大
土地價格在提高,鋼材、水泥等建材的價格也在提高,要向提高房屋的質量,新菜里哦啊的使用成本也提高。另外,工作人員、包括工人的工資也有提高。綜合各種原因,建房成本增大,房價必漲無疑。
7、傳統觀念助長房價
買房時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我國居民速來都是以買房為主,只有在有房的基礎下,才能有家的感覺,很少有人能夠在持久租房的情況下活一輩子。中國人口多,按照這種節奏,買房的人也很多,需求大了,房價自然控制不住的上升。
房價上漲快有市場因素,也有人為因素。看完上文總結,你是否對房價上漲有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