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購房者對于中介口中的各種面積都分不清,這情有可原,但是立刻填補這方面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對房屋的面積有個準確的了解,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房屋。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房屋得房率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獲。
房屋得房率是什么意思呢?
房屋得房率其實就是使用率,是套內面積與銷售面積的比值,也是支配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值。得房率一般受兩個因素影響:電梯間的面積和樓道的面積。
房屋得房率的具體計算方法是什么呢?
得房率=(建筑面積-公攤面積)/銷售面積。
房屋得房率越高越好嗎?
并不是越高越好。得房率太高的話,公共建筑面積部分會減少,這就會造成壓抑感,影響居住的舒適度;但得房率太低的話,公攤的面積會加大,這樣不實惠。
一個小區內的房屋得房率可能會存在差距,但是一般來說,一棟樓的得房率是一樣的。另外,產權在四五十年的房子得房率可能更低一些。
房屋得房率多大比較合適?
不同房屋的得房率存在著差異,通常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而樓為55%。
一般來說,得房率在80%左右的住宅會比較舒適,既不顯得擁擠又很實惠。
那么,房屋的公攤面積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得知?
1、直接向物業詢問;
2、自行測量房屋的套內面積和建筑面積之后,用套內面積除以建筑面積得出的數值即為得房率;
3、住建委網站查詢項目套內面積和建筑面積,然后用上述方法進行計算。
文中多次提到公攤面積,那么公攤面積又是指的什么呢?
計入公攤面積的部分主要有:功能是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各種設備室、過道和門廳等,另外一種為各種分隔墻和外墻水平投影面積的50%。
不計入公攤面積的部分有:可租售的地下室和車棚等。
電梯間的面積和樓道的面積越大,可支配的套內面積就越小。也就是說,公攤面積越大,得房率越低;反之亦然,公攤面積越小,得房率越高。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關于房屋得房率的相關問題,在購房之前好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這樣選房的時候才能做到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