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件大事,價格貴的不等于對的。如何才能選“對”房呢?不僅要在購房之前對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理性分析,還要結合需求選好房。那么如何才能快速了解什么樣的房子適合自己,什么樣的房子有價值呢?把握這3大原則5大問題即可。
原則一:保值關鍵在地段
房子的發展主要看所處位置,地段好的房子有著不錯前景。眾所周知,核心城區的地段要優于偏遠地區或郊區,但針對不同城市購房者還應考慮未來的規劃問題,比如是否靠近高新科技園,或者周邊有重點學院、醫院等等。與地段息息相關的一個因素是交通問題,交通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地段的缺陷。
原則二:配套有輕重
任何一個社區配套都不會盡善盡美,過分求全的直接結果是購房成本大幅攀升,購房者在選購房屋的時候要分清輕重緩急。例如家有老人需側重于滿足醫療需求,家有適齡兒童則需滿足讀書需求。另外,小區環境也是需要購房者關注的要點,考察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部的環境,包括綠化情況、人車分流情況、垃圾點的分布等。二是外部環境,要遠離污染源等。
原則三:遵循經濟形勢
購房者在決定買房前,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市場狀況。從市場層面,雖然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仍處于上漲狀態,但隨著個大城市限購政策的開啟,上漲速度明顯放緩;從政策方面,由于近年來房產稅的議題逐步被提及,因此未來的市場情況很難預期。
根據國家的政策風向,對于非自住性住房將會進一步抑制。因此如果購房源于剛需,根據自身需求購房即可。
上述三大原則對于任何購房者都適用,而了解以下五大問題才能快速幫助購房者確定自己的目標房源。
問題一:買房誘因是什么?
為了避免沖動消費,購房者在買房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買房的動機。例如有的是為了改善生活、有的是為了結婚、有的是為了養老。不同的動機決定了購房者應該在哪個城市、哪個地段購房從而能正確計算出自己所能承擔的價格范圍。
問題二:可用資產有多少?
購房往往是一個家庭的選擇,因此購房者還要充分考慮家庭狀況而作出相應決定,其中包括家庭收支狀況、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家庭成員情感狀況、家庭成員事業狀況等。每個人在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為要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切忌盲目攀比。一般可用資產包括:已有可變現資產和收支狀況。
問題三:貸款能力如何判斷?
申請銀行貸款一般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個人信用狀況。影響信用的情況主要有信用卡逾期還款和貸款類逾期還款,其中為常見的是信用卡逾期還款。二是評估每月的還款額及還款年限,通常情況每月還款額不應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
問題四:缺的錢如何補?
缺多少錢主要取決于上述問題的結果。如面對資金缺口,可考慮自己或家庭名下是否有公積金、是否可以得到親朋好友的支持、是否有可以辦理抵押貸款等。
問題五:風險來了怎么辦?
買房是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但切記要做好風險評估,考慮每個月的固定支出之外,還要考慮預留資金、醫療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