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沒有買房經驗的人都非常迷茫:到底買房前要考慮哪些問題呢?都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一一闡述一下。希望對打算買房的你有所幫助。
一、買房動機
所謂買房動機,就是我們在買房前須清楚自己為什么而買房,并且要清楚支撐我們買房的理由是否充分。
在買房與否的問題上,很多人的想法也不盡相同:
有的人把買一套房子作為奮斗一生的目標;有的人認為賺點錢應該改善生活,換大房子;更有的人手頭有閑錢了,就多買幾套房子。
不同的人因為動機不同,有可能選擇買房,有可能選擇不買房,有的需要選大房,有的只需要小戶型就可以了。
剛需族,考慮的是自住,比如婚房的購買需求;改善型需求考慮的是換套更舒適的房子;還有的家庭優先考慮小孩的上學問題,所以會著重考慮買離學校較近的房子。
二、買房能力
所謂買房能力,就是說有多少錢可以買房,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量入為出,有多少錢買多大的房子。
我們在進行每一項消費時都要依自己的狀況而定,包括自己的工作狀況、健康狀況、情感狀況等,因為不同的狀況將對自己的消費所帶來的后果產生不同的影響。
我們在選擇房屋消費時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切忌盲目攀比。
按照業內經驗總結,如果是自住房屋,總價款應該控制在家庭年均收入6倍以內比較安全,每月按揭貸款額度不超過家庭收入的50%。
具體的預測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預測一:家庭凈資產
家庭凈資產,等于家庭總資產(包括各種有價證券、動產和不動產)減去家庭總負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測算家庭可變現用于購買房產的現金時,不能滿打滿算,在已經購買大病和意外保險的情況下,少要預留出家庭6個月的生活費,以防不測。
預測二:預期年收入
重點參考工資水平。這里的工資水平說的是實實在在可以保證拿到的那部分,有的人從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在旺季和淡季的年份收入相差很大,如果計算比較保守的話,應該按淡季工資收入占比較大的權重來預期未來收入水平。
三、買房時機
簡單的說,選擇購房時機可參照“五率”指標,即經濟增長率、按揭貸款利率、通貨膨脹率、房屋銷售率、房屋空置率。
宏觀角度來看,當經濟增長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而銀行的按揭貸款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又處于相對低位的時候,應該是介入買房的好時機。政府刺激房產市場的重大利好政策出臺之初往往也是購房的時機。
從微觀角度來看,當房屋的空置率處于高位,說明房屋的供給量增加較快,房價在一段時間內將處于調整或下跌狀態,這時候購房就應該謹慎,好等房價調整趨于穩定之后再買房不遲。
此外,就樓盤個案而言,一般在開盤或銷售接近尾聲的時候買房是比較劃算的。
所以這就要求準備買房的人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市場動態,以及目標樓盤的銷售情況了。
四、買房知識
準備買房之前一定要有一定的房地產知識儲備。比如確認開發商是否是有合法手續的房地產公司,看開發商“五證兩書”是否齊全,交房或入住后遇見質量問題應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合同約定解決,購房合同的內容是否齊全等等問題。
以上知識是為了避免大家的買房時遇到糾紛和麻煩,還有一些具體的選房知識:
首先確定戶型,一居室、二居室還是三居室。根據戶型選擇小區,越是高檔的小區,小戶型越少。如果你是奔著買兩居室去,就爭取買有一居室房型的小區,兩居室作為主力戶型,會放在相對比較好的位置。
其次確定房子在小區里的位置。追求私密安靜還是追求景觀,兩者一般是相沖突的,景觀越好,基本越吵。如果是自住,就得放棄景觀,住得舒服遠比朋友來了夸一句“真好看”要重要。
采光問題。朝南房子采光好,北面的可能就相對陰濕。
樓層問題。頂層和底層不好,弊處大家應該都知道。
面積問題。這里要搞清楚面積的概念。建筑面積,公攤面積。看房子的時候,一定要看房本上寫著多少使用面積,多少公攤面積。按照得房率從大往小說:多層板樓得房率(95% 左右),高層板樓得房率(90% 左右),高層塔樓得房率(85% 左右),新建小區高層塔樓得房率(80%)。得房率太低的,你就要琢磨琢磨單價是否還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