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房過程和手續是比較麻煩的,其中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步驟,那大概就是對房屋建筑面積進行測量,當房屋的面積誤差超出了一定的范圍,買房人有權利提出退房要求。那么到底應該如何測量房屋面積呢?
房屋住宅內建筑面積的測算:就是將自家住宅與別家和公共部分相接處的沿軸線分開,自家軸線之間的總建筑面積為住宅內的總建筑面積。其計算方法,一種是將總使用面積再加上各段墻體的結構面積;一種是直接計算自家軸線所圍成的幾何圖形面積。但住宅內的總建筑面積在圖紙中一般是不標注的,沒有實質意義,它只供下一步計算整套住宅建筑面積使用。
房屋建筑面積測量幾大概念
1、共有建筑面積的內容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筑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筑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筑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筑面積。
2、房屋的公用建筑面積是指建筑物主體內、戶門以外可使用的面積,包括超過 2.2米的單車庫、設備層或技術層,室內外樓梯、樓梯懸挑平臺、內外廊、門廳、電梯及機房、門斗、有柱雨篷、突出屋面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等。
3、預售面積是指全部按建筑設計圖上尺寸計算的房地產建筑面積,它只供房地產預售時使用;竣工面積是指房地產竣工后實測的面積或用與竣工房地產尺寸相符的建筑設計圖計算的建筑面積,它為房地產交易、租賃、抵押、竣工驗收、產權登記等提供依據。
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由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筑面積三部分組成。
4、“套內建筑面積”售房,實際上是以“套內建筑面積”為交易面積,按套內建筑面積計算房價,其應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建設費用計入套內建筑面積銷售單價內,不再另行計價。同時在購銷合同中記載該商品房項目的總公用建筑面積及本單元或整層應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其權屬屬于各產權主共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獨自占用。
“建筑面積”售房,實際上是以套內建筑面積與分攤公用建筑面積之和作為交易面積,按建筑面積計算房價。由于“分攤的共用建筑面積”的存在,使售房面積復雜化、專業化,非房產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無法弄清“分攤的共用建筑面積”的合理性和準確性,購房者不能直觀了解自己究竟購買了多大的房屋。
5、商品房建筑面積是由套內建筑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而組成的,套內建筑面積部分為獨立產權,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部分為共有產權,買受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6、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由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筑面積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