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購房指南給大家聊了下贈送面積的定義以及類型,其實還沒有給大家講透。后來也有不少小伙伴又來問,真要買帶贈送的房子,有哪些風險?贈送的面積還要交物業費嗎?
今天購房指南就來給大家集中解答一下這些問題。
上期回顧:《來聊聊買房的贈送面積 你一定會嚇一大跳!》
Q1:贈送的部分到底有沒有產權?
按照國家標準《房產測量規范》的規定,大多數“贈送”的面積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如露臺、花園,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等等,甚至有的是屬于業主共有部分,開發商其實并不能約定為屬于某一戶業主使用。
另外由于贈送面積不屬于產權面積,所以如果遇到贈送面積縮水、拆遷、出售、繼承、抵押等情況時,購房者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
對于購房者而言,只有白紙黑字寫在產權證上的登記面積才是合法的,也只能真正寫入產權證,并在實際付款時打折了的面積,才是開發商心甘情愿送給你的。
Q2:贈送面積是否要交物業費?
物業收費標準以房屋登記的面積作為主要的計算依據,在沒有進行產權登記前,物業公司可依據房屋買賣合同記載的建筑面積計算。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于開發商贈送的面積是否需要收取物業管理費,主要取決于房屋登記簿有無登記。
如果贈送部分的面積不屬于房屋登記簿登記的面積,房產證上體現出來,與正常購房并無差別,也沒有什么風險。但是,由于贈送面積多半不寫入購房合同中,當中存在著不少風險。
風險一:公用面積贈送并不合法
有些贈送的面積屬于公用面積,譬如庭院、屋頂花園等,該部分面積屬于小區業主共有財產,開發商無權贈送,該贈送行為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風險二:出現事故得不到法律支持
未來“贈送面積”發生重大的安全隱患、事故都將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即使“贈送面積”寫進合同的附加條款,也沒有法律效力。因此,一旦“贈送面積”出現任何事故或發生產權糾紛都得不到法律支持,一切責任也都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風險三:再轉讓時不被承認
樓盤贈送的這種面積,產權證當中是不包括也不承認的,因此將來購房者遇上、抵押、轉讓、繼承、拆遷等情況,法律不會認可這些贈送面積,只承認產權證上登記的面積。
后給大家一些選擇帶“贈送”房屋的注意事項:
不得不說,買房有“贈送面積”對于購房人來說,還是很具有誘惑性的。比如面積更大,或者更舒適之類的。
但是你也應該看到贈送面積可能存在的隱患。
所以,面對“贈送面積”一定要謹記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合同。
在簽訂購房合同之前,一定要把贈送面積的條款寫入正式購房合同;
二是哪里來的贈送面積。
弄清楚贈送面積的真實情況,防止把公攤面積、公共綠地面積、陽臺等作為贈送面積;
三是房產證。
在驗房收房過戶時,確保贈送面積是可以辦理房產證的,與房屋主體享受同等待遇的;
四是實用性。
關注贈送面積的實用性。有的戶型不好贈送面積部分潮濕、采光差,裝修時不好改造不說,日后實際使用率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