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房銷售糾紛中,對于房產面積的爭議屢見不鮮,建筑面積、套內面積、使用面積……初次買房的人難免會被眾多大同小異的概念繞暈。如何能積相關的問題有全面完整的認識?你需要了解的有以下幾點。
三種面積咋區分?
套內面積,又叫使用面積,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戶主真正所使用的面積。專業說法是指,建筑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或生活使用的凈面積之和。計算住宅使用面積,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住宅的使用狀況,但在住宅買賣中一般不采用使用面積來計算價格。
使用面積就是建筑面積減去套內墻體面積,一般來說使用面積的比例占總面積的60%到70%左右。主要包括:臥室、客廳、過道、餐廳、廚房、儲藏室、壁柜、不吊柜、室內內樓梯、陽臺等空間。
使用面積不包括的主要類別有:1.突出內墻面的壁柱、管道井、通風道、垃圾道;2.陽臺與一般門洞口、屋頂平臺、吊柜;3.住宅戶內樓板有挑空部分,則挑空部分不計入使用面積;4.煙囪、通風道、各種管道豎井等均不計入使用面積。
建筑面積大于使用面積,它是在使用面積的基礎上還加上墻體所占用的面積。專業的說法是指,住宅建筑外墻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在房屋買賣中,開發商就是以建筑面積來計算價格。
"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如何計算?
首先是換算。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的換算要看建筑的性質,準確數字只能是通過測繪得知。速算系數:塔樓或是帶電梯的住宅,使用面積計算系數為:建筑面積÷1.434;多層住宅或是不帶電梯的樓房,使用面積計算系數為:建筑面積÷1.333。
然后還必須要了解幾個公式: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公攤系數公攤系數=建筑總公攤面積÷建筑總建筑面積
了解上面的定義和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呢?
因為購房者在簽訂合同之前,必須要與開發商了解清楚以上公式所涉及到的面積數據,白紙黑字在合同上簽寫清楚,另外還必須寫明,如果收房的時候真實面積和合同數據不符時,該如何解決。
這只是第一步,重要的一步是在驗收房子的時候,必須要帶好測量工具,親自測量好的空間面積,看與合同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按多退少補原則或合同上簽定的方式解決。
因為涉及公攤面積很多,而且不同的房子還有各種贈送面積及其他,精準的測量可能對于很多購房者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您認為這些數據太繁復,這時候請專業的驗收公司來幫忙驗收房子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