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是消費者去開發商那里填寫個人資料,在交納一筆數額不菲的“誠意金”后,將領取到一張叫VIP卡、VIP護照、VIP消費卡或認籌卡等名稱五花八門的“證書”。
2、拿到這些“證書”之后,消費者即獲得了“認籌”資格。但往往有“認籌”資格的消費者的數量會遠遠超過樓盤實際推出的房屋數量。
3、接下來就是“解籌”(一般的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資格后才開始“解籌”)。在“認籌”數超過實際可提供的房屋數量的情況下,開發商一般采取“抽簽”的形式,從已“認籌”的消費者中“抽”出可以選房者。
4、被抽中的選房者在統一選房號統一交首期,統一簽署認購書或預售合同,挑中房號后,將與開發商簽訂“認購合同”。之后再是簽訂《預售合同》或者《房地產買賣合同》。
樓盤認籌指的是房產開發商在樓盤正式銷售之前,通過一系列營銷方式吸引有購房意向的人群,讓他們享有優先選房、抽獎送車位、享受開盤價格等等實惠,同時向售樓方支付誠意認籌金。認籌金通常情況下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不等,如果購房者沒有選中理想的房子,開發商將會把誠意認籌金如數退還給購房人。
1、“認籌”樓盤大多沒有預售許可證
搞“認籌”的樓盤幾乎都有共同特征——沒取得《預售許可證》。
2、變相占用消費者資金
取得“認籌”資格時,消費者被要交納一筆“認籌誠意金”。一般為數千、數萬至幾十萬不等。
3、排隊之“謎”
所有樓盤在“認籌”時都要排隊,甚至有人提前徹夜排隊“認籌”的說法。
4、故意控制房號
知情人透露:不少開發商在“認籌”時,有些樓盤只放出1/3的房屋,售完后就對外聲稱“全部售完”,故意制造銷售的假象。消費者越急,越急就越想買。但等不到多久,發現有人愿意轉手,但價格自然高了很多。”專家說,“是開發商在當中做的手腳。”
5、開發商隨時提價,優惠成“空中樓閣”
“認籌”一般有折扣。部分樓盤以折扣2至3個百分點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專業人士指出:這種完全是虛幻。因為,在“認籌”階段,開發商一般不公布售價,“認籌”人數超過預期,開發商將立即提價。如此一來,所謂優惠無疑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