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積就是建筑物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方式就是長*寬,且長、寬均為房子外圍尺寸。如果是單元房,形狀不規則的情況下,可以一塊一塊分割為矩形再計算面積。多層建筑物建筑面積,按各層建筑面積之和計算,其首層建筑面積按外墻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按外墻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跟房屋相關的面積有幾個,產權登記面積、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套內面積。
產權登記的面積一般包括了兩部分,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建筑面積也是包括了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但產權面積跟建筑面積并不一定是相等的。因為產權面積指的是產權人依法擁有房屋權的房屋建筑面積,是記錄在產權證書中的,并且是由直轄市、市、縣房地產主管部門來確定的。
而房屋建筑面積多指的是房屋實測面積,指的是房屋外墻(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它與房屋的實用面積和實用率計算有著直接關系。大多數的房子都是單層建筑,只按一層的面積計算,包括建筑物外墻勒角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筑面積。而如果是多層的房子,那么建筑面積按單層建筑面積的總和計算,其底層按建筑物外墻勒角以上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另外還要注意公攤面積,公攤面積計算公式為: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面積。不同的小區公攤面積也不同,并不是公攤面積越小的房子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