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在銷售前期,會打出很多誘人的活動來吸引購房者。其中,交通配套、地產、商業配套等都是購房者關心的方面。但是,如果之后發現配套沒有兌現該怎么辦呢?
資源不均衡,因此,部門會經常做出一些調整,比如規劃的調整,政策的調整等。總之,地產配套可以說是容易出現變數的。對于地產以及交通等配套設施的“流產”,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開發商前期的虛假宣傳,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規劃變更。
開發商涉嫌虛假宣傳
如果是開發商涉嫌虛假宣傳的話,購房者要在第一時間收集相關資料,找到開發商曾經承諾的證據,向開發商索賠,如果沒有談攏,可以走法律程序。
關于收集的證據,首先要查看購房合同中是否有關于配套的約定,還要記得查看開發商在宣傳時所用的一些海報、樓書、冊頁等材料。如果購房合同中沒有作出相關規定且也沒有任何其他材料佐證的話,購房者維權成功的希望很小,因此,提醒購房者在簽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查看合同中是否有相關的約定。
政府規劃變更
土地在出讓的時候會由規劃部門做出詳細的規劃,且之后會詳細說明每一塊地該做什么,如果某塊地被確定為用地,那么它未來肯定是。我國相關規定強調禁止違反規劃搞建設,規劃的修改必須經規劃部門修改,并需同級立法機關的通過。因此,如果土地中途被變更了用途且沒有合理的理由,購房者也可以維權。
以上兩種解決方式都是事情發生后的補救措施,而作為購房者,要想占據主動,就要在前期做好工作,是合同,對相關配套做出約定,才能合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