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再出重拳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對外公布了《關于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并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嚴厲查處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
在接連幾日通報曝光濟南、杭州、深圳等多地房企違法違規行為基礎上,住建部在通知中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做了明確界定。總結了這么多的房地產開發商的不正當經營行為,購房者在買房過程中又要提防哪些陷阱呢?
虛假廣告
“地段交通便利!買戶型贈送陽臺或車位!配套設施!”為了提高銷售量,開發商通常會在廣告傳單中大肆描述甚至夸大自己樓盤的,而這樣類似交通、贈送面積的宣傳的確符合購房人的心理需求。
但事實上,上面的和優惠都有待考究,只有等到合同上出現,我們才能確定它是真實存在的。購房者要清楚認識到廣告傳單只是幫助自己簡單了解該樓盤的信息,如果想要確認上面所寫的優惠和是否真實,可以拿著傳單,在簽署合同前讓開發商將內容一并寫入合同,防止開發商賴賬。
特價房不是“特惠房”
每年的節假日基本都是房產交易的高峰期,不少商家也把握這一契機趁機“加一把火”,推出許多優惠活動,其中就有“特價房”。其實價格決定市場,一時的優惠少見,貓膩倒是常見。
很多特價房并非真正的物美價廉,它的價低完全是因為它內在的因素,比如采光不好、位置不好之類。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購房者切不可看到價低就忽視房子的實際情況,應該認真比較,實地考察,再根據自身的需求做打算。
注意合同留白處
一般情況下,合同上會留有許多空白的地方,這些留白部分的內容不是統一的,有些要等到雙方確定后再填入相關內容,而有些就是選擇性的填入。
購房者在簽署合同前要仔細看合同上的條款,遇到空白處時要填上對自己有利的內容,要看清楚合同上房屋面積前后不符。
有經驗的業主曾說實地考察時要自己測量下房子的實際面積,看是否相符合。但現實中很多購房者都不會這樣做,這也導致有些購房者在拿到房后發現和原來登記的面積不相符,遠遠小于自己購買的面積。
購房者可以在買房前先實地考察,一定要自己親自測量房屋的實際面積,測量過程可以聘請專業人員操作。另外,在合同中也要和開發商約好如果面積有誤的相應賠償。
配套可能會落空
現在都說買房就是買生活,購房者也越來越重視房子的配套設施了。我們可以在很多樓盤信息中看到它的配套設施,但真的是有這么齊全么?這個比較難說。因為配套設施大多數是后來才建設的,也有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相應調整。
但是有些無良的開發商會在推銷時向購房者介紹有商業街、幼兒園、等各種配套,但實際上卻沒有在合同中說明,后購房者入住后也看不到相應的配套。購房者要提高警惕,好讓開發商在合同中注明小區會有什么配套,防止配套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