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無論是多層、高層都有公攤。公攤面積越大,得房率就越低,反之,則越高。公攤面積越小,意味著購房者需要投入的額外成本越小。戶型、套內面積、公共設施的數量以及建筑本身的規模等,都會對公攤面積帶來影響。
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
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綜合以上公式:公攤面積=總公攤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面積)×總套數】×(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1、小高層的公攤面積:小高層的住宅層高一般在7-11層,對于小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不同的樓盤公攤面積大小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地下設備用房、一層沒有商鋪且架空的情況下,那么這樣的小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大概在10%-15%之間,如果小高層帶有電梯的話,那么這樣的公攤系數一般比較大一點,應該在15%-20%之間。
2、高層建筑的公攤面積:高層建筑一般是指三十層以上的建筑,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相對來說要高一點,它的公攤系數一般在14%-24%。因為高層住宅的電梯井和電梯前室所占用的空間比較多,并且所需要的安全通道的樓梯占用空間也會比較大,而且還有其他的設備存在,這些都加在一起的話,所占用的空間就比較多了,所以高樓層建筑,一般樓層越高公攤面積就越大。
3、別墅類住房的公攤面積:一般來說,別墅的公攤面積是比較小的,因為別墅大多都沒有電梯、樓梯間、公共門廳、過道,別墅類的公攤面積一般為1%-8%。而獨立別墅甚至是沒有公攤面積的,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聯體別墅的公攤面積也很少,別墅類公用面積一般為于本樓內,比如走廊等,以及與本樓建筑結構存有連接的部分,并且需是向本樓居住者提供非營利性服務的面積部分,否則不得計入公攤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