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嘛,不夸張你怎么會信呢?從蘋果6代變成六袋蘋果,在房地產廣告宣傳中,有哪些地方不可信你知道嗎?
一、 宣傳價≠銷售價
聽過有個樓盤均價6000/㎡,結果去售樓處一看7500/㎡起價。宣傳價位的房呢?不是賣掉了就是四面不通風八面不采光的奇葩戶型。所謂宣傳價,自然是為了吸引客戶該項目產生興趣,樓盤宣傳的價格都是低價格,真實存在就不錯了。而較好朝向,較好樓層,較好戶型的價格自然要上調,所以,買家買到的實際成交價要看具體的住宅。實際的心理價格預期也必須要高出20%左右。
二、 未來規劃≠真實配套
周邊配套是一個項目居住舒服度和保值空間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售樓處置業顧問喜歡講的也是該區域的未來規劃。一年后這里是車站,那里是某名校,還有兩公里市政將巨款打造地標建筑等等,夸張點的,能把一塊偏遠的不毛之地描繪成未來城市經濟中心。這些未來規劃可以作為購房者選購時的一個參考方向,但是究竟能不能實現千萬別聽開發商一面之詞。該規劃能否實現?能否按時施工竣工?都還是未知數,市政規劃不是開發商說了算。所以,未來的規劃介紹,買房人可以打個5折后,再評估買這里的房子值不值。
開發商為了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樓盤、戶型,特意只做了小區的沙盤,戶型圖紙,樣板間。這些都是為了更加形象的展示項目,讓你更加詳細地了解項目。 但這也僅僅是顯示,為了顯示而制作的,并不能完全反映小區的真實面貌。例如,小區沙盤,項目周邊的交通都經過了優化處理,讓你覺得離公交站、車站很近,到市區非常便捷。但如果實地走一下,會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設計樣板間時,往往會把室內家具適當縮小,讓參觀者身處其中感覺房子挺大的,住起來會非常寬敞。但這并不是真實的居住感受。所以,參觀樣板間一定不能過于相信主觀感受,要以實際數據為參考,如果有毛坯現房盡量看毛坯房,你才能夠真正了解到要買的房子到底什么樣,夠不夠大,戶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