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買過房的小白一踏進售樓處就很容易被銷售人員的話語左右,一告訴你是“內部消息”,你就輕易相信他們是全心全意為你著想,實際真是如此嗎?當年他們說過的那些“諾言”都實現了嗎?要是你不想再傻傻被他們“套路”,那就還是先了解下他們都有哪些花招吧。
一、“銷售返租”
一些銷售商會告訴購房者,已經有人租下整棟或整層開酒店,你只需付不高的首付,就可以坐收租金,以租養供,若干年后房子就相當于白賺的了,這就是“銷售返租”。
但其實,這不過是銷售商為了提高房子售價,將今后要付給承租商的錢預先提出來,并讓購房者從銀行多貸款出來。一旦項目銷售完成,銷售商便套現出局,而承租商則可能背著巨大的租金成本,支付能力和信譽都難以保證。
二、 “內部消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一些銷售商或中介機構喜歡利用微信、論壇等傳播政策謠言,散播所謂的“內部消息”,制造非理性的購買氛圍,鼓動購房者“迅速出手”。
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內部消息”多為假消息,面對這樣的謠言,購房者需保持清醒和理智,只選擇真正合適和需要的,不要被謠言蒙蔽了雙眼。
三、“假認購”
有些樓盤還未拿到預售許可證但銷售商又急著銷售樓盤時,便會忽悠有意向的購房者先交錢“認購”,以便“鎖定房源”。此外,他們還可能花錢雇人來售樓處充當購房者,營造瘋搶的假象,然后就可以借機提高銷售價格,賺取更高利潤。
如果你很早就交了“認購金”,甚至已經選了房號,但過了很長時間,銷售商還未通知你去簽合同,那么你多半是遇到了“假認購”,這時一定要及時將情況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四、假“團購”
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的“團購”,其實里面大有文章。這些“團購”的組織者可能手里并沒有相關的資源,只是騙取購房者的購買信息,并把這些信息賣給其他銷售渠道商賺取傭金。
此外,有的“團購”組織方還會要求“參團者”繳納 “團購費”,也不會為其開具正規發票,而這些錢其實是進了銷售商自己的腰包。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購房前到底需要繳納哪些費用,你們應該提前了解清楚,一旦交了錢就需讓對方白紙黑字寫清楚,理性購買才能減少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