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以“個人房源”的方式將自己的房子出售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中介,相信這點大家心里一定都很清楚,但是清楚歸清楚,實際生活中究竟能否做到就又是另一回事了,畢竟中介的花招太多,讓人防不勝防。現在,先來一起看看一個具體的案例,了解一下中介是怎樣一步一步將“個人房源”轉化成“中介房源”的。
四招出手 房子到手
李小姐和老公在長春市青年路武警醫院的某小區中有一套82平米的房子,兩室一廳,房齡只有七年,他們想把房子賣了再買一套,并用余錢做買賣,而騙局就由此開始。
某天,他們看見一張“個人欲購房子”的小廣告,隨即撥打了上面的電話,之后便有人上門看房。交流過后,此人表明自己是某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但李小姐見其言辭誠懇,隨即與其簽訂了委托售房合同。
不久,中介便帶人上門看房(簡稱A先生),A先生看完了房表示很滿意,但希望價格再一些,于是李小姐便將之前42萬的房價降至40萬。就在這時,又來了兩個人過來看房,而且邊看還便數落房子的毛病,數落完了就走了,但A先生卻也因此萌生放棄買房的想法,李小姐無奈之下就又降了1萬元,答應以39萬的價格賣給A先生,隨后收取了A先生2萬元的定金。之后,A先生以難為理由,讓李小姐同他一起辦理了公證手續,房價就這樣賣了出去。
然而,一段時間之后,李小姐發現自己的房子被掛在在網上出售,房源標注的竟是中介,而且房屋標價高達46萬元,與自己的售價相差整整七萬元。李小姐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上門看房的人全都是該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而“簽訂委托合同、假扮個人買房、假扮客戶挑刺、借口辦理公證”這四招都是他們騙人的手段,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擦亮眼睛 謹慎委托
想要不被中介騙,好的辦法就是絕對不辦理委托中介售房服務,即使像案例中那樣,陰差陽錯地招來一個中介,那也不能簽訂委托售房合同,如此一來,即使他們給你挖好了坑,你不往里面跳,他們自然拿你也沒有辦法。
即使你想辦理委托中介售房的服務,那也千萬不能輕信這種找上門來的中介,要仔細調查,選一家有信譽,也有資質,證件齊全,服務周到的中介公司再辦理,這樣才能降低你上當受騙的幾率。
還有一點就是,你一定要提前了解好中介賣房的具體流程,相關政策以及法律知識,這有這樣,你才可能做到不辦糊涂事,即使辦了,也知道該怎樣挽回局面等等。
以上就是搜房網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中介陷阱的具體案例以及分析,希望能夠幫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