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重要的是安全、舒適,如果生命財產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又有什么舒適度可言。買房的時候,你留意過小區的公共安全問題嗎?小區內,活動的人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他們的安全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常見的公共安全隱患:
1、令人提心吊膽的電梯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城市的用地變得緊張,地價越來越貴,住宅樓也越建越高,對電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每一起“電梯驚魂”事件都會引起人們的恐慌,也暴露出當下電梯質量存在的隱患,以及日常管理維護工作存在的“短板”。
電梯是否安全,與電梯的品牌有一定的關系,但更為重要的是,是否對電梯進行定期的維修。國內的純外資電梯品牌只有9個,那就是:美國奧的斯、瑞士迅達、芬蘭通力、日本三菱、德國蒂森克虜伯、日本日立、日本富士、日本富士達、日本東芝、韓國現代。現在純進口的電梯很少了,一是因為價格太高,二是配件不太好找維護不方便,所以基本上都是核心部件進口,外圍部件國產。
一些物業管理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并沒有將電梯的維護保養委托給有資質的專業公司,而是自己在搞,每年年檢時就掛靠到某些有維保資質的單位年檢,由他們在相關資料上蓋章,以此蒙混過關。
電梯屬于特種設備,它的安全運行需要電梯生產廠家、物業管理公司以及業主共同的努力,才能得以保障。電梯公司對出廠產品的質量負責,物業公司需要對電梯的維保服務負責,而乘客則需履行文明乘梯的職責。
2、小區門禁形同虛設
小區的大門是實行社區封閉式管理的首要關卡,現在很多的小區都會實行門禁管理,管理方面有的嚴格,有的寬松。對于開車進入小區的人,很多小區門口的保安也很少詢問;而一些管理嚴格的小區,則會要求開車進出小區必須刷卡。很多時候,在小區門衛室胡亂登記下姓名電話或者跟隨著小區的業主,就可以順利進入到小區。保安如果查得太嚴,管得太寬,又會造成業主的反感。
再好的物防也只是輔助手段,主要的還是要物防、人防、技防結合。物業公司要加強管理,業主也要提高自身警惕性,業主和物業相互理解支持,才能做好小區治安問題。
3、人車“搶道”憂心忡忡
隨著小區規模越來越大,道路蜿蜒曲折,小區車輛越來越多,交通問題日益引起關注。一些小區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并不區分,車輛和行人擠在同一條道上,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業主更是憂心忡忡。
目前不少小區的交通模式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散養型,小區內沒有任何標志、管理;二是嚴教型,將停車場設在小區四周或地下,做到人車分流;三是半限制型,小區車輛與行人同行,但在路上設有限速標志、減速帶以及路障等多項設施。
買房的時候,要盡量選擇人車分流的小區,盡量減少人和車的交叉,盡量不要選擇岔口拐彎多、減速帶少的小區。
4、美麗“水景”惹禍
下沉式水景、游泳池等,成為不少樓盤的賣點。大多小區會在水景旁邊設置“危險”等告示牌,也會設置護欄,但不少景觀池塘確實存在安全隱患,有些水景的水面幾乎與周邊的地面持平,且小區游泳池很多時候缺乏專業人員的管理,導致小孩溺亡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小區的水景能供人觀賞,夏日也能帶來些許清涼,但水景過多面積過大未必是好事,不僅運營成本大,一旦發生暴雨還會引起“水災”。對于購房者來說,選擇樓盤時不能盲目追求水景,小區景觀應該是因地制宜,除了觀賞性,安全性也很重要。
5、消防設施要做好
一棟樓里,如果發生火災,影響的可不只是一戶人家,而是整棟樓的居民。這就要注意消防通道是否順暢,另外,還要注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防煙排煙系統以及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等安全設施是否完善。此外,還要留意小區左右的樓間距大小,是否方便消防車的駛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低樓層的住戶喜歡安裝防盜網,但要注意給防盜網留一個消防窗,一旦發生火災,方便消防人員爬樓營救。
6、是否設有避難層
一般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為消防安全專門設置的供人們疏散避難的樓層,稱之為避難層。通過避難層的防煙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但人員均必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使得人們遇到危險時能夠安全逃生。
小區的公共安全隱患,在很大程度上與小區的規劃有關,更重要的則是與小區的物業管理有關,所以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多留意小區的規劃,問清是否人車分流。另外,很多人喜歡拉長線給樓下停放的電動車充電,排插露天擺放,是很危險的,而這些,都與小區的物業管理息息相關。買房的時候,安全問題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