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買了新房的購房者,在收房驗房的時候,會測量房屋面積,但如果實測面積與購房合同中開發商承諾的面積不一致。出現這種情況,是誰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我們購買的商品房的房屋建筑面積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室內面積和公攤面積。公攤面積指直接為居住服務的公共空間,比如過道、樓梯等等。
這部分空間分攤到每套房中,由買房人公攤,所以稱之為公攤面積,除此之外才是真正的套內使用面積。
在房屋面積的測繪流程上,是由開發商向房管局報備房屋面積后,由房管局指定專門的測繪公司進行房屋面積的測繪,一般是比較性的。
正常情況下,只要是報房管局備案的,房管局會審核,發現有問題,會找測繪所復核。
二、自測為何有誤差
購房者在收房時都會自己測繪房屋面積,但面積計算方法不正確,加上沒有專業工具,一般會和開發商給出的面積有所誤差。
一般來說,每棟樓的每個功能區都有相應的公攤系數分攤系數,分攤系數是根據總的面積和共用面積之比求出的,而具體的分攤面積要看是否使用。
比如樓梯,一樓不使用,則不分攤樓梯的面積,但是要做一級分攤,而一級分攤的面積則是根據其墻面的1/2面積的總和與其建筑面積之比求出,這也就造成了購房者的測算和開發商給出的面積有時會存在誤差。
三、誤差大可按國家規定多退少補
國家有相關規定,如果面積存在誤差的話,誤差在3%以內則多退少補,超出3%的地方購房者可以無償獲得。
如果是面積變少,那么3%的部分由開發商退房款給購房者,超出3%的部分開發商則要雙倍賠償。
所以,如果購房者認為房屋面積不正確,可以到所屬房管局進行查詢,同時委托專業的測繪公司進行測繪并出具證明,如果面積真有誤差,是可以要求開發商進行賠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