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讓大家意識到“錢放在手里會貶值,存錢不如囤房”。不少夫妻為了避開限購再買一套房,或者為了避開限貸享受首套房首付政策,不惜假離婚。然而,現實中,不少夫妻卻是弄假成真,后人財兩空。還有的夫妻雖然離婚了,但房子也沒有買成。還有的雖然買了房子,但又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來看看假離婚到底有哪些風險?
1、“假離婚”變真離婚
2016年,武漢一對小夫妻想買二套房,為避開二套房首付5成的政策,兩人假離婚以便少支付2成的首付款。因為是“假”離婚,故并未對財產分配做詳細約定。不料離婚不久,“前妻”與其初戀男友走到一起。
雖然夫妻兩人約定的是假離婚,但兩人既然領了離婚證,從事實和法律層面來看,就是真離婚。
2、年紀太大 離了可能也“白搭”
小夫妻假離婚買房,弄假成真的案例太多。有些小夫妻不愿意去冒這個險,但又想鉆個空子享受首套房的優惠,于是由長輩出面,老爸老媽假離婚買房。
年紀大的人買房,想獲得首套房貸款的待遇并不容易。房貸的長年限可以達到30年,但個人的貸款年限受到貸款人年齡的影響。貸款人年齡越大,可貸款的年限就越短,貸款的壓力也就越大。年齡如果太大且還款能力不佳,銀行很有可能拒貸。
當然,也有人通過增加共同貸款人來解決這一問題,即以假離婚的父母中任意一方的名義貸款買房,在共同還款人中加上子女的名字。但也使父母和子女之間因房屋產權出現糾紛,或繼承人之間因遺產處理問題發生糾紛的幾率大大增加。
3、貸款額度 不是你想要就會有
用假離婚來購買超出限額的房產或是獲得貸款優惠,結婚協議上往往會出現一方“凈身出戶”的情況。比如為了讓丈夫名下無房,符合首套房的優惠條件,小夫妻兩個的離婚協議上注明房子票子車子孩子全歸女方,男方名下啥財產沒有了。這種情況丈夫買不買得了房子還真不一定呢,因為還貸能力是銀行審批貸款時考慮的核心問題,沒有財力很可能讓銀行拒絕放貸。
4、假離婚后復婚 婚后財產有可能變成一方的個人財產
前一段婚姻法律關系解除時,歸屬于一方的財產,復婚時已作為一方的婚前財產,而不再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一方離婚后,復婚前購置的財產很有可能變成一方的個人財產,從法律上來看,已經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了。
假離婚買房,很多人的重點都放到了“買房”上面,卻沒有考慮到后面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沒有認真仔細地考慮其后果。假離婚買房,還得三思而后行。